【必备】诗歌作文汇总五篇
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,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,诗歌语言言简义丰,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。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作文5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诗歌作文 篇1
星期六下午,水老师带领我们到恒大御景湾参加市读书节活动。走进会场,只见舞台前面是一面巨大的幕布,上面书写着几行大字,如“好书好文品鉴会”“水老师读书课”等。我们就在幕布前表演节目,水老师宣布了表演顺序,最后一个才是我表演的节目——《将进酒》。
上周六,水老师叫我们每个人都朗诵一遍《将进酒》, 百里挑一般选中我和王广厦领诵,我俩兴奋不已,别提多高兴了。我在家里反复练习,就为了今天的表演啦!
演出开始,同学们陆续登场,引来了观众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。其中,我最感兴趣的是刘铭楷的双截棍,只见他斜戴鸭舌帽,身穿牛仔背心,手持双节棍,雄纠纠气昂昂地走上台。他表演时把双节棍舞得天花乱坠,似乎就像武林高手在与人比武似的,那激烈的音乐,更是衬托得小刘同学又酷又帅,我们大家都陶醉在他那精彩的表演中。突然,音乐停止,他摆了个POSE,无疑他的节目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欢呼声。
时间飞快,一转眼就到我表演了。我紧张地走上了台,看看台下的观众,他们也正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们。我和王广厦配合默契,一句接着一句,水老师教我们的动作也表演得很到位。同学们齐读完“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”一句时,我重复读了一遍“三百杯”,并模拟喝酒的动作,醉意蒙胧、摇头晃脑地诵道:“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”为了配合诗意,我还做了招手和侧耳倾听等动作。我们十分流畅地表演完诗朗诵,听着台下的掌声,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。
抽奖环节到了,虽然没有抽中我,但我并不在意,因为我今天收获了很多乐趣!
诗歌作文 篇2
在这个星期三,学校要举行 “我与诗歌有个约会”的诗朗诵比赛。班级里选拔了八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参加这次活动,我也荣幸地加入其中。
经过几天的训练,我们盼呀盼,终于盼到了这一天。早上,我们抽签决定好比赛顺序后,又是漫长的等待。
终于熬到了下午放学后,我们八位参赛同学怀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阶梯教室参加比赛。主持人宣布了比赛规则,诗朗诵比赛拉开了序幕。
首先上场的是三年级段的参赛选手。她们身着校服,落落大方地走上台,站好队形,绘声绘色地朗诵起来。等三年级赛完后,就是我们四年级了。
大家的心一下子吊起来,生怕在比赛中出了差错。第一个上场的是四(2)班,他们朗诵的诗歌是《老树》。只见他们个个感情充沛,再加上那悠扬的背景音乐仿佛真的让人看到那挺拔苍翠的老树。,而我却没心思去听他们的朗诵,因为心里正有只小兔子在砰砰乱跳呢!
没想到后面的两个班真是一个比一个好,大家可谓是棋逢对手,个个实力都很强,比赛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,真令人拭目以待。
快要到我们班了,但让我们着急的是,班主任杨老师还没来。望着别班都有老师加油助威,我们不禁有些泄气。
终于该上场了,我无意地朝后面望了望。忽然,我发现杨老师站在门边,正微笑着看着我们。我轻轻喊了一声:“杨老师—”杨老师朝我们挥了挥手,她的目光里包含着信任与鼓励。我们顿时勇气倍增,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上台,迅速排好队形,开始了声情并茂的朗诵。在朗诵过程中,我们响亮、悦耳的声音,配上几个自然、和谐的动作获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。在场的同学们,都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。
这次朗诵比赛,让我受益匪浅。不仅让我的朗颂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,也让我明白了朗读的重要性。同时,我真希望我们班能在这次朗诵比赛中获得优秀的成绩!
诗歌作文 篇3
自从连续看了三季的《中国诗词大会》,我就被诗歌感染,与它结缘。诗词大会上,那些选手们对诗词的热爱与追求,令我深受感触,情感得以熏陶。
诗歌绘美景
从古至今,一首首诗歌,向我展示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。吟一首清代诗人高鼎的“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”,我仿佛在一片花海中徜徉,沉醉于旖旎的春光;读一首宋代诗人杨万里的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,我仿佛在微波泛起的荷塘边感受夏日荷塘之风;念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,我仿佛在山捡的枫林中享受采撷红叶的乐趣;诵一首边塞诗人岑参的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我仿佛又在一片净色中踏雪赏景,纷纷雪花悄然而下……
一首首诗歌,一道道美景!
诗歌蕴哲理
一首首诗歌中,总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朱熹的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”,教育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,获得真知;苏轼的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,向我们诠释了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的道理;陆游的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又告诉了我们不能只立足书本,实践也极其重要,做一个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人……
一首首诗歌,一个个真理。
诗歌寄情思
诗歌中,总是寄托着诗人各种各样的情感。易安居士的“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那是一种何等的愁思,人比菊花还要消瘦,定是缘于她对丈夫的思念;纳兰容若的“一生一代一双人,争叫两处销魂”两人情投意合,奈何造化弄人,偏偏不能在一起,那是对爱情的渴望与叹息;李太白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纵使月光那样柔美,但月下故乡的意向更令人向往;陆放翁的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,不仅是他对子女的临终遗嘱,更是对祖国拳拳的热爱之心……
一首首诗歌,一段段情思。
诗歌,充满韵味,情思悠长,伴我成长!
诗歌作文 篇4
刚放学,
却下了一场牛毛细雨.
可是这场雨与往常大不相同.
我在雨中呆呆的等待着,
等待着幸福的到临,
我猜想爸妈肯定不会来接我了.
我在雨中等待着,
我被淋成了"落汤鸡”
可是我却毫不在乎,
正在这时,
身前晃过一个熟悉的身影,
我抬头一看,
竟然是爸爸,
他在忙碌之中竟抽空来接我,
这可是难中之难啊!
爸爸的衣裳湿了,
我擦去了上面的露珠,
我的心里顿时变的十分温暖.
在这情深深,雨蒙蒙的雨中,
我深深的被打动,
一直留在我与爸爸回家的路途中,
直到我现在还记忆忧新.
诗歌作文 篇5
今年的清明节,我忽然发现,诗格外的火。
网上,殷之光、方明、王刚,这些名家朗诵的名篇,令人心潮起伏;“清明节,母亲在喊我”,作为“春天读诗”的第一个视频,余光中的名句令人一次次动容;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,海子的这首不朽之作,有朗诵、有解读,自开春以来,反复传播不绝。同学、同行组成的微信圈,用格律诗彼此唱和,将我们带进多少难忘的岁月。短信往来,借诗传情的也不少,有的朋友早就因此获得了“手机诗人”的美誉。最近,我还应远在四川的熟人之邀,加入了一个“群聊”,进去一瞧,原来聊友们身在天南海北,互不相识,却一概以诗对答。
以诗缅怀先烈、悼念故人、咏景抒情,在清明节里,可以说,成了流行的文化,当然,反过来也为清明节增添了文化的内涵,让扫墓、踏青,不再单调、不再那么没文化。
十几年前,多少人感喟诗歌在衰落。在一个浮躁的环境里,大概最先被淘汰的就是诗了。写小说、写剧本、写音乐,连过去“十五的'月亮十六圆”的歌词,都可以赚钱,唯独写诗是绝对赚不了钱的。既然赚不了钱,当然也就变得冷冷清清。
其实,诗的动力从来不源自市场,而是亘古不变的人情。只要有人情在,诗就永远不会沉寂。仍以清明节为例:
清明,这是个祭奠追思的日子,自古便有诸多名句,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更是千古传唱。每遇清明,我们用什么来寄托哀思呢,说来说去,诗才是最佳选择。而自从有了网络,网上祭奠迅速普及,在无数的纪念帖子中,诗的感染力沉郁且震撼。
清明节气,春意正浓,春天是抒发情怀的好时光,苏轼就吟唱过:“正是一年春好、近清明”。如今,清明节是假日,踏青、赏春已经成为旅游大潮,一路上,见到盎然的春意,只要胸有点墨,谁不诗兴大发?
近些年,诗歌在复苏,复苏不在专业诗人里,而在众人的心中。或许他们没有结集,但U盘里早已车载斗量;或许他们没有付梓,但在自媒体的年代,一点击便是发表;或许他们没有成名,但诗与书法、国画一样,本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怡情养性的所在,是私人的事情。
我国曾经是诗的大国,诗的历史悠久,只要有点文化底子,谁不作诗?诗,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、也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渠道,作诗,几乎伴随着文化人的一生。大多数人都不会因写诗而成名,也没有人想着靠写诗维持生计。今天,人人都识文断字,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,最需要恢复的传统就是诗书画,这些,曾经都是中国文化的基本。回首前尘,每次历史转折关头、文化振兴肇始,诗最有底蕴,也最具号召力。
书法正在普及,是个场合就可以看见有人在那里当众泼墨挥毫;绘画,在各种老年、少儿培训班的教育下,也不再是极少数人的事情。而诗歌,说难很难,说简单也很简单,既可以不花钱,也无需上培训班,自古都是自学成才,不成才也无所谓,求其舒心而已。至于偏爱新体,还是钟情格律,那完全因个人情趣而定。
无比发达的网络,诗的位置应该更重。古往今来的佳什名篇,经过视频和多媒体制作,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,有条件有魅力成为网络文化的重头。诗的字数可以很短,所以,多少见解都不妨凝聚在短短的几行之中,在以简取胜的网络文化里,以诗为帖、以诗为微信,比那些直白的发泄更有情有力。
文学是文化的中心,诗是文学的核心,一个诗歌被发扬光大的时代,文化才有无限的希望。世界如此,中国也如此。